感想一:
重走紅軍路,弘揚長征魂”。7月27日上午,吳總帶領集團辦公室員工來到素有“東江紅都”之稱的惠東縣高潭鎮中洞村革命老區參觀學習,接受革命教育。我們身穿紅軍服先後參觀了高潭鎮中洞村百慶樓、紅軍井等革命根據地遺址。并在百慶樓前重溫入黨誓詞,讀取革命前輩的事迹介紹。
惠東縣高潭鎮中洞村,地處海(豐)陸(豐)惠(東)紫(金)五(華)五縣的結合部,距惠東縣城112公裏,距海豐縣城45公裏,距紫金縣城50公裏。村四周高山險峻,怪石嶙峋,羊腸小徑曲折崎岖,有寨頭坳、麻角嶂等天然險隘,易守難攻。
中洞村在東江革命曆史上被稱爲“東江紅都”。如今,重修後的中共東江特委、東江革命委員會、紅二師師部所在地———百慶樓顯得莊重而氣派。紅軍井保留完好,清澈見底,井水源源不斷。
據了解,1927年“四·一二”事變後,高潭中洞等地人民積極參加東江第一次武裝起義,海陸惠紫四縣工農革命武裝先後進入中洞,8月改編爲工農讨逆軍。随後,中共東江特委、東江革委進入中洞,領導指揮東江秋收起義。10月,南昌起義部隊轉戰東江,餘部在中洞改編爲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(後稱“紅二師”)。
在百慶樓附近,分布着我軍曆史上最早的紅軍兵工廠、紅軍被服廠、紅軍醫院、紅軍俱樂部和印刷廠等革命舊址。
爲傳承革命光榮傳統,整合和利用高潭中洞豐富的黨史資源,近年來,市、縣兩級黨委、政府修複了位于中洞村的中共東江特委、東江革委、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辦公地、中共東江特委印刷廠、紅軍井、紅軍軍需處、後方留守處、紅軍醫院、紅軍兵工廠、紅軍軍裝廠、紅軍俱樂部、紅軍炮台、望哨等革命舊址,并重修中洞革命烈士紀念碑。
“曆史隻會眷顧堅定者、奮進者、搏擊者,而不會等待猶豫者、懈怠者、畏難者。”按照總書記所說“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,一年接着一年幹。” 要順應改革出新招,要立足崗位,加強學習,全面提高自己工作能力,要樹立宗旨意識。
李妍 鍾绯蓮 黃麗梅
感想二:
2018年7月27日,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7周年到來之際,在吳董事長的帶領下,我們前往了惠東高潭革命老區深切緬懷高潭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,弘揚高潭革命精神,激勵後人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、永遠奮鬥。
參加活動的全體同志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,來到具有“紅色心髒”的中洞百慶樓,共同追憶黨帶領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曆史。緊接着,登上169級台階來到高潭革命烈士紀念碑前,肅立默哀,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。随後,吳董事長帶領我們走進了高潭革命曆史陳列館,陳列館整體猶如兩塊堅硬革命岩石,館内陳列着一張張帶着曆史的照片、一件件帶着曆史的文物,大家紛紛駐足凝視,銘記曆史,以史鑒今。
惠州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,是廣東乃至全國革命鬥争的發源地之一,在廣東乃至全國的革命鬥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。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蘇維埃政府之一,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、在長達20多年的革命鬥争中,秉承革命先驅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“忠誠如鐵、敢爲人選、不怕犧牲、一往無前”高潭革命精神,以開拓進取、奮發有利、百折不撓的姿态,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,惠州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一座以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正在強勢崛起!
高潭革命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,将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、繼續前進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,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,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、把紅色傳統發揚好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。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,把高潭革命精神轉化爲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,以行動來弘揚高潭革命精神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爲公司經營管理的提升打開新的局面。
張雪婷